top of page
NOL的催眠治療和心理服務平台,「本站的內容已修改人物資訊,經求助者同意後才公佈,以保障私隱。」透過瀏覽我們的案例分享頁面,您可以看到真實客戶如何透過我們的專業服務獲得正面的轉變。

「本站的內容已修改人物資訊,

經求助者同意後才公佈,以保障私隱。」

449500812_797909482454986_2345297609168790015_n.jpg

個案K,三十多歲,女性,非常懼怕雀仔,是那種看見會大聲尖叫的程度,K希望能處理這種經常遇見的「恐懼」。朋友也曾問過她,是否有被雀仔襲擊或有跟雀仔相關的不愉快經歷,但K找不到有這樣的記憶,所以想透過催眠找出怕雀的原因。 K很快進入催眠狀態,她感覺自己回到小學一年級,媽媽在身邊,她在學校門前的小公園跟同伴玩耍。她突然聽到一陣歡笑聲,跟著人群的視線張望,遠遠看見一個老婆婆將一袋麵包屑撒到地上,雀仔瞬間聚集。我問K當時的感覺,她說:「大家好興奮。」你呢? 「好得意... …,Umm,好像也有點受驚,突然間那麼多雀仔衝到地上那一刻。」 年幼的K在「應該很高興」的無形壓力下,隱藏了恐懼的情緒。在潛意識的世界,K終於找到怕雀的因由。過程中,我運用內感官調整協助K消減對雀仔的恐懼,並讓她明白並接受情緒沒分好壞對錯,反應即使「與別不同」,也無須隱藏或壓抑。 是次催眠完成後,K大笑起來,她想不到自己怕雀原來是因為兒時這麼一件小事,而且這事她早已忘掉,沒有絲毫記憶。的確,發生過的不會消失,種種的感受與記憶,只是進入了我們的潛意識,在不知不覺中,左右著我們的反應、行為與感受。 K之後來電,道謝之餘亦表示自己已能夠與雀共存,雖然還未試過超近距離接觸,但日常在街上遇見,也不再懼怕,亦不會再尖叫了。 但願大家也能活在沒有恐懼的世界! 阿和Voller

雀仔又有乜好怕喎!

449536541_380166504688814_6294130527664985858_n.jpg

個案P,男性,約30歲;P是專業人士,但長期活在自卑感裡,這種做任何時也欠缺自信的狀態,令他感到非常困擾和失落。 他生活和工作穩定,與媽媽和姊姊同住,家庭關係融洽。詢問他的童年,也沒有經歷特別不愉快的事情。就強烈自卑感的問題,他曾見過輔導員,但感覺幫助不大;這次在朋友介紹下,找我接受催眠治療。 在引導P大約15分鐘後,他開始進入催眠狀態,我嘗試引發他平日的自卑感。當自卑感被放大,感覺愈加強烈時,他看見已故多年的父親站在他面前。 P的潛意識將他帶回童年的記憶裡。他看見父親,P興奮地告知父親數學測驗有93分,是全班最高分,但父親臉上沒有半點笑容,還告訴P:「又不是拿滿分,高興什麼?做人即使成功,也不能自滿。」原來他的自卑感,跟這段P早已忘掉的童年往事有關。 問他看見父親,有什麼感覺?P說感到失望,覺得在父親眼中,自己不夠好。再問他,有怪責父親嗎? 他說有。我問,此刻可以選擇原諒他嗎? 他說可以。此刻已成為大人的P,再回看這段經歷,覺得年幼的他把重點放在自己不夠好,現在卻多了一個角度去解讀父親的話,就是父親想提醒我做人不要太容易自滿而已。 在催眠過程中,我運用了尋解導向治療(SFT)中的奇蹟問句(Miracle Question),協助P想像自己擁有自信和能力的情況,並開始思考可能的改變和行動:「如果你明天早上醒來,變得自信滿滿,自卑感一掃而空,你會怎樣知道這是發生了? 有什麼改變在你的生活中展現出來?」 一星期後與P再會面,他說困擾多年的自卑感消失了。 他還告訴我,在上次接受催眠後,曾在父親的遺照前,寫了一張紙條給父親,告訴他自己已經原諒他,明白他的教導並不代表自我的價值,從今以後他會充滿自信過每一天。最後,P將紙條埋在附近的公園裡,有如放下了過去顯意識從不察覺的心理包袱,踏上人生新的旅程。 催眠的確是一趟奇妙之旅,看到個案走進潛意識的大門,找到困擾多時的問題根源,從而解決;很感謝有催眠這種方法,讓我們能在一個更深更寬廣的層面,處理生命中種種的難題和困擾。 祝福大家身心平安! 阿和 Voller

我的自信回來了! 

案例分享
449668418_3845076929148828_3772969329616577918_n.jpg

個案C小姐,三十多歲,家庭主婦。結婚七年,有一對子女,受到丈夫在精神上及身體上的暴力對待。C感到非常無助及焦慮,朋友發現她的情緒問題,介紹她來找我嘗試接受催眠治療。 第一次見到C的時候,她極度失落、聲音和手震得很厲害,說話斷斷續續;由於會見前已進行了電話諮詢,我很快就直接跟C開始進行深度催眠治療。 C慢慢地進入了催眠狀態,潛意識將她帶回原生家庭中。她看見父親和母親在吵架,父親非常憤怒,多次掌摑媽媽。當時的她非常害怕,我追問她對當時的父親、母親和自己分別有什麼感受,C表示:「我很憎恨父親,同時覺得母親很懦弱,不明白她為何不一早離開父親;而對自己,我很慚愧,覺得自己沒用,幫不了母親。」今日C的處境,就像當年C的母親。 根據家庭治療先驅薩提爾(Virginia Satir)的理論,很多人會自動化沿用過去在原生家庭中熟悉的模式,在不知不覺中複製了父母的行為。在催眠過程中,我問C:「如果你發現過去所學到的許多事已經不再有用,可否請你允許自己,帶著祝福並且選擇放下它們?」C說可以。 透過催眠,C發現了自己在潛意識裡複製了父母的關係、相處的模式,面對現在的丈夫,她覺得自己仍像小孩時那樣無助。現在C明白,她已經不再是小孩了,她有能力面對這段婚姻關係,也可以尋求協助。 一星期後C回訪,明顯感到她的自信,聲音和雙手已經不再顫抖。她表示上次催眠後,鼓起勇氣向關注家庭暴力的組織求助,現在的思考已不再混亂,有信心重新思考和計劃未來的生活。在接受催眠前,C的朋友也曾建議她尋找這些機構協助,但她很自動化地即時拒絕,現在回想,其實是潛意識主導了她的決定。 C重新找回生命的自主權。透過催眠,覺察到原生家庭的關係模式對她的影響,學習放下沒有助益的東西,自主地選擇當中的資源和力量,開展屬於自己的人生。 當我們能夠打開心窗,就會得到更多不同的人幫助,幸運和成功自然就會找你! 阿和 Voller

從失望到自主

449343176_2233137473696458_2717144698354197556_n.jpg

個案Y,約六十歲,退休人士。Y與丈夫及兒子同住,丈夫年約七十歲,患有心臟病及前列腺癌,Y是主要的照顧者。 據了解,Y的丈夫自一年前開始,健康狀況變差,一個月內曾多次進出醫院,令Y非常擔憂,而失眠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。 她說,如果沒有服食安眠藥,每晚上床後超過三十分鐘都不能入睡,即使睡著了,半夜也會多次醒來,醒來後便難以再入睡。Y每天早上三時多便睡醒,之後亦再無法入睡,所以起床後仍然非常疲倦,整天都沒有精神。Y來見我的時候,上述情況已經持續超過三個月,正符合DSM-5-TR 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五冊文字修訂版對失眠的診斷標準。 在引導下,Y在約15分鐘後進入了淺層催眠狀態,之後逐漸進入深層催眠狀態。我運用了肌肉及意象鬆弛法,令Y感覺更放鬆並減輕焦慮的情緒。過程中,了解Y原來一直掛心丈夫晚上的情況,在不知不覺中,她從不敢睡演變成不能睡。 在深度催眠狀態下,我向Y提出直接暗示:「由今晚開始,當你睡在床上,便會有很濃的睡意,而且會一覺睡到天光。你會很想睡,很需要睡並且很快睡著。你的丈夫很安全,他睡得很安穩,你睡醒後精神飽滿,會更有力量、更愉快地跟丈夫在一起。你會睡得愈來愈好,每晚都睡得足夠,一天比一天睡得更長更深更舒服。」這種暗示會在深度催眠中重複多次。另外,我也加進了失眠認知行為治療(CBT-I),希望能更全面地解決Y的失眠問題。 Y在一星期後回訪,表示失眠情況改善了。Y在上次治療後的頭四晚都能睡上5小時或以上,之後就有點反覆,但已經不再擔心「今晚又失眠,明天又沒有精神」。透過潛意識,Y才明白自己的失眠與擔心丈夫有關(顯意識的她以為丈夫出院後已安心),而催眠治療在更深的意識層面,改變了導致她失眠的想法。 在三次會面後,Y已經告別困擾她的失眠問題,不再需要來找我了! 阿和Voller

終於有覺好瞓! 

聯絡我們:

©2024 by  Not One Less 遊牧日常

本網站提供的資訊旨在作為資訊交流及教育參考,

並非用於替代專業的醫療或心理學臨床評估。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Whatsapp
bottom of page